
9月4日,山东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暨新生开学第一课在中心校区举行。常务副校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吴臻出席会议并讲话,校长助理、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科技创新军民融合研究院院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党委书记刘兆军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会议由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韩勃主持。

吴臻代表学校和国卓院向2025级新生的到来表示欢迎。他结合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强调了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指出卓越工程师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重要地位。面对科技创新发展大势,针对我国制造业工程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他向新生提出三点期望:立报国之志,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投身工程一线;践创新之行,保持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在真实项目中锤炼解决问题的本领;守工匠之心,培养久久为功的毅力,在平凡中创造不凡。

与会领导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025级研究生新生代表佩戴校徽。闪亮的校徽,代表着国卓院的庄严承诺,广大师生将携手努力,把论文的墨迹镌刻在祖国崛起的壮丽宏图上。

歌尔智能装备事业群首席技术官靳习永作为企业导师代表发言。他介绍了歌尔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在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他从企业视角提出建议,希望新生设定卓越的奋斗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追求生存和成就,积极为目标的实现做好准备,向导师和前辈请教,掌握理论与技能,认真感悟工程与科研的魅力,将实验室的“可能性”转化为生产线的“确定性”,从而实现可持续的成功。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存生作为校内导师代表发言。他强调,解决国家“卡脖子”技术难题是工程硕博士的责任,这条路需要用深厚家国情怀来丈量,需要用崇实求新的定力来坚守,需要用解决问题的行动来实现。他表示,校企导师将共同为硕博士新生践行科技报国理想创造更好条件,师生共同努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与担当。

机械工程学院2025届硕士毕业生王茜作为国家工程硕博士专项老生代表,分享了自己以实践成果获得硕士学位的经验与感受。她介绍了自入学以来依托东莞松山湖歌尔专项开展项目制培养的经历,并鼓励学弟学妹们走出实验室,将所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磨砺“真能力”,解决“真问题”。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025级新生代表李陈沁怡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工学交替”的期待。她号召同学们,厚积薄发,知行合一,胸怀家国,在新的学习阶段,将努力在校期间打好理论基础,积极深入工程一线,学真知、练真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需求,早日成长为新时代卓越工程师。

刘兆军讲授“新生开学第一课”。他向新生介绍了山东大学的办学历史、科技实力以及国卓院的建设与育人情况,详细解读了国卓院的探索与创新,特别是校企协同、工学交替的培养方式,以及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评价改革等特色培养模式、育人成效。他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学院在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服务国家重大工程中的贡献,并向新生提出期望,希望大家切实将个人的才智、青春与热血,熔铸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浪潮之中,早日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国家卓越工程师。

联培企业代表,研究生院和国卓院有关负责人,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领域召集人、国卓院全体工作人员,来自一校三地的2025级全体研究生参加典礼。

入学教育期间,国卓院聚焦思想引领、科研素养、五育活动与健康安全、成长发展等安排了多项活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姚鹏对研究生培养管理政策进行了解读,党委保卫部荆传智老师讲授安全教育,国卓院相关工作人员就新生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此外,国卓院全体学生在各校区、联培企业集中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新生参观了校史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
【文:李慧宁 图:宣传部 刘一苏 温丽文 郑晓彤 李慧宁 宋健 审核:姚鹏 张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