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展现国卓院学子严谨的科研态度、扎实的专业素养以及为国家科研事业奉献的精神风貌,营造爱国奉献、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氛围,进一步发挥朋辈力量,激励更多学子学习榜样、成为榜样,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二、活动主题
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卓越一刻”科研照片征集活动
三、参与对象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024级、2025级全体研究生
四、征集内容
个人照片+文字说明
1.照片要求
在实验室、教室、工位、户外、企业、项目等地的科研、学习等真实场景(如操作仪器、讨论课题等),提供高清原图(1-3张),可适当调色但不得合成篡改。
2.文字要求
结合所提供的照片,配100-200字说明。参考格式(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我在xxx校区xxx实验室/xxx城市xxx企业xxxx部门,在xxxxx项目中承担xxxx任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做了哪些事情、有什么收获),该项目的研究对国家有什么贡献。
五、投稿方式
将素材以年级+专业+姓名命名,发送至2414767002@qq.com
联系人:李同学13953304212
六、时间安排
活动长期开展,定期筛选优秀事迹,通过微信公众号推文形式进行宣传。
七、奖项设置
1.作品一经选中发布,即认定为成功参与活动,学期末统一开具活动参与证明。
2.学期末组织院内投票评选,对获评优秀的个人颁发荣誉证书。
示例:

2024级 材料与化工专业博士研究生 刘飞
我在千佛山校区电磁功能实验室平台,正投身于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主攻材料的可控合成及损耗机制的系统化研究。通过系列实验与数据分析,成功建立了复合样品库及配套电磁性能数据库,为后续结构化材料的定向合成筑牢材料与数据基础,有力推动了电磁功能材料领域技术突破,为我国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战略产业提供核心材料支撑。

2024级 交通运输专业博士研究生 罗斌儒
我在重庆市酉阳县的黔吉铁路航空物探项目现场,承担半航空瞬变电磁数据采集工作。我们以科技之翼为隧道“做CT”——依托半航空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在地面发射装置的配合下,用无人机搭载接收系统,飞越钻机难以抵达、山高林密的高风险区段,快速获取地下电磁数据。一次飞行,高效圈定异常区,实现对隧道地质条件的超前洞察。这项技术将风险管控关口前移,尤其在长大隧道等复杂工程中,显著降低涌水、塌方等事故风险,牢牢守住施工安全底线。更重要的是,我们持续推进国产航空物探装备与自主解译算法的工程化应用和迭代升级,已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隧道超前勘查”系统解决方案。该技术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先进适用勘查技术推广清单(第一批)》(自然资办函〔2025〕1340号)。不仅服务于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更为交通强国建设、资源安全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2024级 人工智能专业硕士研究生 张骐
我在北京中国电子云算法工程化部门,在AIspace模型开发项目中承担模型量化任务,通过技术优化实现AI模型在边缘设备、工业终端的高效部署,推动AI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助力我国在“数字中国”建设中夯实AI工程化基础,降低关键领域对国外商用模型的依赖,为国家AI产业链自主可控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战略落地提供技术支撑。

2024级 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 杨茜云
我在北京市中交信科集团数安部,投身于网络安全平台的建设工作,肩负着守护国家重大项目保密信息与技术安全的使命。我们以科技之盾筑牢信息防线——依托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在统一安全策略的统筹下,构建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纵深防御系统,实现对敏感信息和核心技术的全方位防护。一套平台,多重防护,精准识别网络威胁,达成对安全风险的超前感知与智能处置。这项技术将安全防护关口前移,尤其在涉及国家战略安全的重大工程项目中,有效抵御数据窃取、网络攻击等安全威胁,牢牢守住国家秘密的安全底线。更重要的是,我们持续推进国产化安全架构与自主可控安全技术的实战化应用和迭代升级,已形成一套可复用、可演进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化解决方案。该平台的建设实践,不仅有力支撑了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更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构筑了坚实的技术屏障。